潘集:聚焦“带队伍、解难题、探新路” 推深做实纪检监察协作区工作

时间:2022-11-30 09:44    来源:淮南市纪检监察网  
     打印

近年来,为全面贯彻落实基层纪检监察体制改革精神,进一步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一线、向群众身边延伸,安徽省淮南市潘集区聚焦“解难题、带队伍、探新路”的目标定位,推深做实纪检监察协作区工作,切实发挥监督检查、审查调查、廉政教育三项职能,把协作区打造成政治监督“前沿阵地”、审查调查“协作高地”、为民办事“暖心驻地”、纪检干部“培训基地”。

“解难题”:着力破解基层办案老难题。针对乡镇纪委委员大多是兼职、办案力量薄弱的现实问题,大力加强纪检监察协作区建设,把分散的纪检监察力量统筹起来,攥指成拳、凝聚合力,实现了协作区办案有人员、有依据、有保障。一是让协作区案件查办有人干。协作区人员采取“纪委常委+纪检监察室+乡镇纪委”组合模式,协作区主任由区纪委常委兼任,副主任分别由纪检监察室主任和所在乡镇纪委书记兼任,成员由所联系乡镇(街道)纪(工)委副书记或专职纪委委员、部分村居纪检委员组成,保障协作区的管理及工作水平。二是让协作区办案有依据。区纪委监委通过“一事一授权”方式,对一些基层情况比较复杂、社会影响较大,涉及乡镇(街道)站所、村(社区)“两委”主要负责人等问题线索的初步核实、审查调查,由协作区进行提级办理。三是让协作区案件质量有保障。为保证协作区把每一个案件办成高质量的案件,经得起历史检验,区纪委监委建立了“室组地”协同办案会商机制。遇复杂案件由分管书记牵头,相关乡镇、信访、案管、审理等部门,共同会商把关,分析案情,确定办理方向。2022年以来,协作区共处置问题线索36件,立案22件,党纪政务处分15人,收缴违纪违法资金130余万元,为国家挽回经济损失60余万元。

“带队伍”:努力增强基层干部真本领。通过以上率下,对基层纪检监察干部的培养锻炼,着力解决基层纪检监察干部不能、不会、不敢监督的问题。一是业务培训常态化。区纪委监委制定培训计划,村(社区)“两委”换届后利用三天时间集中开展新任村(社区)纪检委员培训,编制了《村级纪检委员工作手册》。协作区实行每周一工作例会制度,通过“线上+线下、集中+自学、全面+专题”等学习模式,不断提升协作区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二是跟班学习实战化。依托协作区平台,分批组织村级纪检委员到协作区跟班学习,实行老带新、熟带生、强带弱的搭配培养模式,把握好需要学什么,政策要学什么,加强案例剖析,开展案件模拟情景课堂,通过直接参与线索办理、日常监督等工作,在实战中提升能力。三是同频共振团队化。协作区通过与对应联系的纪检监察室联合开展办案,相互沟通,相互促进,着力提升团队化的整体水平。通过纪检监察室与协作区联合查办问题线索,查清了夹沟镇鸽笼村先后两任党支部书记共同贪腐的案件,并将涉案人员向司法机关移送审查起诉。

“探新路”:积极探索基层工作新路径。充分发挥监督“前沿阵地”作用,让人民群众感受到纪检监察就在身边,正风肃纪就在身边,在监督质效、组室地与协作区的配合和廉政教育方面进行了新探索。一是积极探索基层监督新模式。聚焦突出问题,开展靶向监督,打好廉政“预防针”,谨防“小隐患”。紧盯秸秆禁烧、防汛防台风、疫情防控、重要节点“四风”问题、“三资”管理等重点工作,开展监督检查,发现各类问题现场反馈,以强有力的监督织密“纪律网”、守牢“纪律关”。坚持以案促改,针对办案中发现的农业水费征收问题,由协作区牵头在全区开展专项检查,移交问题线索8条。二是积极探索区地协作新模式。协作区通过集中组织所辖乡镇纪委干部开展专项检查、交叉互查等活动,重点对疫情防控、秸秆禁烧、环境卫生整治等重点时段,深入一线开展监督检查,通过回避关系人和工作地,有效克服基层一线“熟人社会难监督”的问题;协作区还重点在春节、五一、国庆等节假日期间对各乡镇(街道)值班值守、公车封存报备、食堂招待等情况进行明察暗访,起到了较好的震慑作用,极大提升了监督质效。三是积极探索廉政教育新模式。协作区工作人员主动深入村居一线,采取以案施教、以案说法、以案析理等形式对基层党员干部进行面对面廉政警示教育,今年开办廉政“大讲堂”11期,结合基层小微权力“监督一点通”平台使用,开展专题讲座2期,受教育农村党员干部人数达3500余人次。同时,以群众喜闻乐见地方式开展廉政教育,制作了一部以基层干部违纪违法典型案例警示录和一个廉政文化地方戏,充分发挥廉政文化的教育功效。

技术支持:安徽子牙信息技术有限公司(http://www.yeecm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