困境儿童、留守儿童作为社会最需要关爱保护的群体之一,其安全保障是民政部门防疫抗疫的重点。2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上强调,要强化特殊场所和重点人群防护措施,对养老、救助、儿童福利、精神卫生等机构,要压实属地责任,实施更严格的管理措施;要切实保障基本民生,强化对困难群众的兜底保障,对因疫情在家隔离的孤寡老人、困难儿童等群体,要加强走访探视和必要帮助,防止发生冲击社会道德底线的事件。市民政局从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的政治高度,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围绕基本民生需求,强化特殊困难儿童基本生活保障和照料服务,全力做好受疫情影响导致生活困难、监护缺失的儿童关爱保护工作,切实保障困境儿童、社会散居孤儿、留守儿童等特殊困难儿童的基本生活。截至目前,全市2462名困境儿童和32272名留守儿童无一人感染。
加强摸排,不留死角。充分发挥乡镇(街道)儿童督导员和村(社区)儿童主任的作用,按照网格化管理模式,通过电话、微信、上门等多种方式,对留守儿童、社会散居孤儿、困境儿童等特殊服务对象开展全面信息核查,共计34734人。走访探视家庭疫情防控情况,监护人外出务工情况,基本生活照料情况,精准掌握他们的日常生活需求、健康状况、精神状态、接触人群,分门别类建立信息台账,摸清真实底数,确保儿童领域特殊群体都在有效保护范围内。
精准施策,关爱保护。通过发宣传手册、走访探视等多种形式加强宣传引导,提高儿童和监护人的疫情防控意识,对异常情况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对疫情期间生活物资储备不足、防护用品缺乏的服务对象,提供必要的送餐、就医、照护、药品等保障,坚决避免因出现无人照护而发生意外事件。充分发挥儿童督导员和儿童主任的作用,加强对散居孤儿、困境儿童和留守儿童基本生活、线上教育、就医就诊等帮扶力度。对纳入最低生活保障和特困救助供养对象,及时发放救助资金,保障基本生活;对疫情期间新申请孤儿及困境儿童基本生活费的,优化审核审批程序。对因家庭成员罹患新冠肺炎、受疫情影响隔离等原因导致基本生活困难的儿童,由急难发生地乡镇(街道)或县区民政部门给予临时救助。
定期探访,及时报告。高度关注监护缺失或监护情况较差的儿童,建立发现报告制度,对患病、残疾儿童,经济和生活照料困难的散居孤儿、困境儿童、农村留守儿童,实行一人一档,一日一报。对探访中发现有儿童发烧或身体不适的,第一时间上报村(社区)按防控流程及时处置。对因监护缺失或监护不当而陷入困境的儿童,在1个工作日内协调落实生活照料人。无法落实照料人的,送至未成年人救助保护机构,由民政部门落实专人提供临时生活照料。
部门联动,形成合力。全面落实联防联控措施,积极协调卫生、疾控、市场监管等部门,建立健全疫情防控工作机制和网格化工作体系,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充分发挥村(社区)居民在邻里互助过程中的主体作用,共同参与儿童疫情防控和关爱保护工作。针对困境、留守儿童易产生情绪波动大、易恐慌等情况,依托12355儿童救助保护热线、4008521580心理咨询和援助热线,为孩子提供心理健康服务,做好个案跟踪、疏导焦虑、平复情绪、心理慰藉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