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通区纪委监委坚持前移监督“关口”出成效

时间:2020-12-01 11:14    来源:淮南市纪检监察网   作者:陈倩  
     打印

“鸳鸯成群来淮南过冬,这来水清了,空气也好了。”一位摄影爱好者来到淮南市大通区园艺路东侧采煤沉陷区拍鸳鸯时这样说。大通辖区内涉及采煤沉陷区域治理主要位于世行项目区内,该项目主要位于九龙岗镇——大通街道(简称“九大”)区域内,项目总工期5年,于2017年5月开工。

项目实施截至目前,大通区纪委监委采取听取汇报、查阅资料、走访调研等形式,共开展4次实地督查,成效明显,充分说明监督“关口”前移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为下一步工作推动提供坚强纪律保障。

中共中央纪委书记赵乐际近日到浙江调研时强调“要坚持发展‘枫桥经验’,推动监督下沉、监督落地,监督于问题未发之时,使监督规范化常态化,让干部感受到监督、习惯被监督,让群众知道有监督、参与监督,切实以监督促进基层治理、密切党群干群关系。”针对群众关心关切问题和项目运行“风险点”关键领域,大通区纪委监委靠前站位,积极作为,坚持问题导向,前移监督“关口”,进行“全方位”精准摸排,把损害群众利益的问题消灭在萌芽之时。

一是理论武装头脑,让前移监督“关口”有强度。把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作为重要政治任务,对国之大者心中有数,自觉把自己摆进去、把职责摆进去、把工作摆进去,自觉用以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大通区纪委监委立足“监督的再监督”职责定位,盯紧“治理前、治理中、治理后”的重要节点,着力破解运行主体主动接受监督意识不足、监督制度落实不到位、监督方式让制约乏力等监督难题,以有力监督推动源头治理,教育引导干部常学常思常用党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经验,锻造“打铁必须自身硬”的硬派作风,开创全面从严治党新局面。

二是下沉监督职能,让前移监督“关口”有力度。纪检干部作为党和人民的“打铁队”,必须锻造“铁打”的硬本领、真本事,才能真真切切落实“人民是我们党的执政基础”这个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大通区纪委监委认真贯彻落实《关于深化乡镇(街道)纪检监察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配齐配强基层纪检委员,明确各级纪检委员职责,依规依纪依法履职,发挥村(居)纪检委员“前哨”作用,推动管党治党由“惩治极少数”向“管住大多数”拓展,充分体现向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的根本政治属性。紧盯项目建设、民生保障等领域“风险点”,将“微权清单”建设纳入村(社区)级干部年度述职述廉和绩效考核机制,保障权力在阳光运行,使党内监督处于良性循环状态。大通区纪委监委共配备70名村(居)党支部纪检委员、村务监督委员会成员和村(居)廉情信息员,在一线积极发挥监督作用。

三是构建监督大格局,让前移监督“关口”有深度。构建监督大格局,是将制度优势转化为监督治理效能的有效经验,能够有效激发动能。大通区纪委监委以党内监督为主导,推动群众监督、社会监督、舆论监督等有机贯通、相互协调,建立信息互通、线索移交、成果共享等“全周期”工作联动机制,逐步形成推动“主体运行、动态监测、常态管控”党内监督大格局。强化对重点部门、关键岗位干部的日常监督,坚决做到管好关键人、管到关键处、管住关键事,增强监督执纪法治保障,从根本解决“四风”突出问题,用党的纪律约束权力,推动“综合效能”取得实效、形成长效。大通区纪检干部要更加突出政治监督,更加突出高质量发展主题,更加突出整治群众身边腐败和不正之风,更加突出发挥监督治理效能,更加突出严管厚爱结合、激励约束并重,把各项攻坚重点任务向纵深推进。

站在“十三五”收官和“十四五”开局历史交汇点上,大通区纪委监委坚持前移监督“关口”有强度、有力度、有深度,为各领域全程服务、各部门齐抓共管、各环节有序推进提供坚强纪法保障。

技术支持:安徽子牙信息技术有限公司(http://www.yeecm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