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根植人民群众的廉政文化

时间:2021-04-15 17:30    来源:淮南市纪检监察网   作者:寿县纪委监委 陈默  
     打印

“文化润其内,养德固其本。”当前,发展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全面净化党内政治生态,已成为筑牢不想腐的“堤坝”的重要举措,为民务实清廉的价值追求也深深植根于全党同志的思想和行动中,但要真正实现“不想腐”的目标,绝不能仅仅停留在对党内同志的思想教育,必须让廉政文化得到全社会成员的广泛认可,培育根治人民群众的廉政文化势在必行。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廉政文化的主要教育对象都是手中握着公权力的党员领导干部,人们普遍认为,只要领导干部思想防线筑牢,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就指日可待。但是廉政文化作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一种,它具备着文化所共有的特点,那就是教育、行为规范、监督制约以及情感培育功能。从文化建设的规律来看,它对人产生的影响不是单向的,只有把靠被动接受的“精准式”教育和周围环境的“漫灌式”影响结合起来,才能让廉政文化发挥最大的效用。

在过去,由于部分人民群众缺乏权利意识,对政治参与漠不关心,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腐败分子的嚣张气焰。而当下,越来越多的群众民主意识不断提高,更多的人们开始加入政治讨论与监督的行列中来,开始注重监督公职人员行为从而维护自己合法的权益,这在一定程度上就形成了对权力的有效监督。当周围环境和周围的人形成了崇廉尚俭的文化氛围,党员领导干部作为自然人也就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廉政文化的洗礼。

这就对我们的廉政文化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一是在注重对党员领导干部等公职人员的教育监督的同时,要扩大廉洁文化的辐射面,让廉政文化走出政府大楼,走进社区、学校、农村,提升人民群众对党纪政纪、国家法律法规的知晓度,不断开创廉政文化的新阵地。二是丰富廉政文化形式,增强廉政文化渗透力。灵活运用戏曲、电影、动漫、图书、音乐等丰富载体,结合锣鼓、快板、大鼓书等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充分调动人民群众参与建设廉洁文化的积极性。三是充分运用新媒体的引导和监督作用,鼓励大众运用抖音、快手、微博等新媒体平台积极参与政治生活,及时揭露身边的违纪违法行为,让廉政的“春风”吹无死角,使腐败分子无容身之处。(寿县纪委监委 陈默)

技术支持:安徽子牙信息技术有限公司(http://www.yeecm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