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到省纪委《关于加强监督推动进一步做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通知》(皖纪办〔2020〕69号)以来,为确保全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监督工作取得实效,驻市文旅局纪检监察组与对口联系的市纪委监委第八纪检监察室协同联动,做实三个联合,加强监督合力,扩大叠加效应。
一是联合谋划。为充分发挥“室组联动”优势,补强监督合力,按照69号文件要求,驻市文旅局纪检监察组主动与八室对接,积极沟通交流,共同研判近年来我市文物保护情况现状及当前存在问题,讨论商定对策,联合拟制《关于开展淮南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专项督查的工作方案》,上报市纪委监委相关领导审阅、签批。与此同时,对照“方案”,共同谋划阶段性重点工作,确定每月专项督查任务,列出月度监督检查清单。
二是联合调研。“室组”利用下沉一线监督之机,于3月2日、3日、5日、28日,分赴市文物局、市文化综合执法支队、市八公山风景区管委会等有关单位进行调研,通过听取汇报、座谈了解、谈心谈话、查阅资料等形式,了解我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开发利用情况;实地到茅仙洞风景区管理处、寿县八公山风景区管理处、淮南王刘安墓、武王墩墓、大通万人坑教育馆现场督导调研,深入了解基层党委政府及市直相关部门在文物保护工作方面存在的难点问题,现场提出整改意见和改进方法,督促其即时发现问题、即时制定措施、即时整改到位。至目前,“室组”已联合调研8次,基本摸清了文物家底(国保单位8处、省保单位25处、市保单位57处,其它文物单位720处,其中革命文物13处),发现并反馈问题19个,有效助推我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较好开展。
三是联合解难。按照“方案”的月度计划,针对2县8区(含高新区、经开区) 6个市直部门上报的自查自纠情况报告,共分析梳理问题32个,涉及人员、经费、责任、违法盗墓、非法修缮、违规建设、开发利用等多个领域。特别是针对当前历史文化遗产在做好保护管理的基础上,如何贴近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党史学习教育等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发挥作用这一难题,“室组”根据上级精神、汲取外地经验、结合本地实际,提出具体可行的指导意见,督促相关地区、部门做好文物开发利用这篇文章,让历史文化遗产特别是革命文物绽放新时代光彩。据统计,十三五以来,以中共寿县小甸集特支纪念园、大通万人坑教育馆为代表的红色旅游景点,吸引游客约1500万人次,每个红色目的地成为当地群众出游的重要选项和网红打卡地;以寿州窑、战国至汉代古墓葬、古城墙等古建筑为主要地方特色的历史文物,带动了当地旅游发展,吸引游客约2500万人次,旅游收入约170亿元;全市党史学习教育开展后,参观学习人数直线上升,平均日接待量约4万人次,成为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和历史文化教育的亮丽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