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腐败永远在路上,一步不停歇、半步不退让。“2024年,全市共立案1483件,给予党纪政务处分1519人,留置131人,移送司法72人,同比增长44.1%、52.1%、63.8%、111.8%……”过去一年,淮南市纪委监委坚持惩、治、防并举,坚决有腐必反、有贪必肃,充分彰显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综合效应,着力铲除腐败滋生的土壤和条件。
强化“不敢腐”的震慑,保持“惩”的高压态势
办案是最直观的标尺,也是最有力的震慑。凤台县原县委常委陈海滨、田家庵区原副区长余宏伟、市妇幼保健院原院长任兴备……淮南市纪委监委持续向社会公开发布查处的严重违纪违法典型案件,释放执纪必严的强烈信号。
一年来,该市纪委监委始终保持高压态势,以开展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为主要抓手,强力惩治“蝇贪蚁腐”,执纪执法为民、纠风治乱为民。深化整治重点领域腐败,坚持全领域、全覆盖系统治理,聚焦医药、城市绿化、招投标、殡葬等领域开展专项整治,集中时间、集中精力、集中力量,超常规推进,全市共排查掌握问题线索2589件,立案1188件,党纪政务处分1208人,留置113人,移送司法76人,退还群众财物1625万元,人均工作成效位居全省前列。
“八公山风景区管理处原副主任贾某某从接受吃请娱乐逐渐演变成收受礼品礼金,最终在工程项目上肆意妄为,搞暗箱操作、权钱交易,是‘由风及腐’的典型。”该市纪委监委有关负责人介绍,该市纪委监委探索建立风腐同查同治机制,既“由风查腐”又“由腐纠风”,全市查处“风腐一体”案件58件,党纪政务处分82人,留置55人,移送司法44人。
扎牢“不能腐”的笼子,发挥“治”的综合效能
查办案件不是目的,推动治理才是根本。以查办的市重点工程建设管理中心原党组书记、主任张某某等重点案件暴露出的问题,撬动全市黑臭水体突出环境问题整治,已累计排查城乡黑臭水体(系)342条,投入资金4.6亿元,完成治理240条;凤台县以李冲回族乡原党委书记杨某案,撬动农村供水保障工程整改整治,有效提升了14个乡镇40万余名群众饮水安全保障水平……
淮南市纪委监委在保持高压惩治的同时,坚持标本兼治、系统施治,深化以案促改促治,着力发现和解决案件背后体制机制问题、制度短板和监管漏洞,做实“一案一总结、一案一剖析”,聚焦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民生痛点难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扫黑除恶“打伞破网”等方面,下发纪检监察建议书90份,制定完善制度312项。深化基层纪检监察体制改革,优化机构设置,充实工作力量,县区纪委监委全面消除县管干部“零留置”,乡镇(街道)纪(工)委全面消除自办案件“零立案”;开展“短平快”专项巡察和市县联动巡察,深化纪检监察协作区制度化规范化建设,持续发挥“监督一点通”平台作用,不断提升基层监督治理效能。
增强“不想腐”的自觉,巩固“防”的思想根基
警示教育是最好的清醒剂。“通过开设‘观庭讲堂’把庭审现场变成业务培训的‘实战课堂’,这不仅是一次监检法同堂业务交流课,更是一次‘零距离’警示教育课。”该市纪委监委把开展警示教育作为党纪学习教育的重要抓手,协助市委召开全市警示教育大会,拍摄《掉队的“赶考人”Ⅱ》等警示教育片,编印《淮南市严重违纪违法典型案例警示与忏悔录》,制发《“六项纪律”宣传片》,新建以“固本培元、廉韵生华”为主题的淮南市党风廉政教育馆,全年632家单位1.6万余人次接受警示教育。
廉洁文化建设是润心化人的工作。过去一年,该市纪委监委注重发挥廉洁文化的浸润引领和育人教化功能,以“清廉淮南”廉洁文化品牌为引领,注重打造寿县“楚韵廉风”、八公山区“方正+”等廉洁文化建设“新矩阵”。整合全市廉政教育资源,安徽楚文化博物馆等5家单位成功命名“安徽省廉政教育基地”。组织开展“树清廉家风 扬清风正气”家庭助廉活动,举办清廉书法展等特色活动,持续营造浓厚廉洁文化氛围。(淮南市纪委监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