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优化营商环境的决策部署,驻市政府办纪检监察组充分发挥监督保障执行、促进完善发展作用,聚焦规范涉企执法,打出一系列“组合拳”,助力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为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一、加强制度建设,完善顶层设计
督促业务科室起草制定《淮南市创建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对标提升举措(2025版)》,即我市创优营商环境年度提升举措7.0版 ,目前已报市政府常务会审议。在该举措第二部分“推进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方面,从多个维度对涉企行政检查执法工作进行规范。通过“规范涉企行政检查”,明确检查标准与流程,减少随意性;“强化行政执法行为监督”,确保执法公正、公平;“深入推行非现场监管”,利用科技手段提高监管效率,降低对企业的干扰;“推行无事不扰监管”,减少不必要的检查频次;“强化分级分类检查”,根据企业风险等级、信用状况等实施差异化监管;“推行跨部门综合监管”,避免多头执法、重复检查,形成监管合力。这些措施为规范涉企执法提供了坚实的制度基础。
二、提高重视程度,纳入重点任务
淮南市将规范涉企行政执法行为置于全市发展大局的重要位置。市政府常务会议专题学习《国务院关于进一步规范和监督罚款设定与实施的指导意见》《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严格规范涉企行政检查的意见》,并结合本市实际提出贯彻落实意见,确保国家政策在淮南落地生根。同时,市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工作要点、市人大常委会工作要点等,均将规范涉企行政执法纳入2025年度重点任务,从不同层面推动工作落实,形成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三、明确执法主体,推行柔性执法
经市直单位申报、市司法局集中审核,形成了《淮南市市级行政执法主体资格名单(第一批)》,共涵盖51个执法主体,并于2025年4月11日对外发布,让企业清楚知道执法主体,便于监督。同时,积极落实轻微违法免罚清单制度,让企业感受到执法温度。2025年1-3月份,全市免罚案件数1184件,免罚金额661.48万元;轻罚案件数1809件,轻罚金额1460.03万元。通过柔性执法,既达到了教育目的,又减少了对企业正常经营的影响,激发企业发展活力。
四、强化工作调度,确保任务推进
督促市政府办公室每周对政府工作报告任务分解进展情况进行调度,及时掌握工作动态,解决推进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分管负责同志先后主持召开全市重点改革任务推进会2次,专题调度有关工作,强化责任落实,传导工作压力,确保规范涉企执法各项任务按计划有序推进。
五、畅通沟通渠道,解决企业诉求
推深做实“企业家大讲堂”“企业家周末下午茶”等政企沟通活动,搭建起政府与企业面对面交流的平台,畅通政企沟通交流渠道,倾听企业心声。设立为企服务专区、依托“12345”营商环境监督分线、创优营商环境为企服务平台,落实企业诉求“一口收办”要求,对企业反映的问题及时受理、快速转办、跟踪督办,形成工作闭环,切实解决企业的痛点、难点、堵点问题 。
六、构建亲清关系,强化监督保障
督促制定完善“政商交往正负面清单20条”,明确政商交往边界,让政商关系有规可依、有度可量。以101家“亲清政商监测点”和政府项目专项监督为抓手,选聘“纪企”联络员,利用动态监测、跟踪督办、调查处置、标本兼治等方式,及时收集影响亲清政商关系的企业诉求,严肃查处损害营商环境的行为,推动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
下一步,驻市政府办纪检监察组将持续加大监督力度,强化跟踪问效,推动各项举措落地见效,不断优化营商环境,为淮南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