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精准监督赋能 绘就农村人居新画卷

时间:2025-08-07 11:12    来源:省纪委网站   作者:驻市农业农村局纪检监察组 叶星宇  
     打印

“以前的旱厕,夏天蚊蝇乱飞、臭气熏人,冬天结冰打滑、漏风冻人!” 这是淮南市潘集区潘杨村开展“厕所革命”前村里的真实写照。如今,在淮南市纪委监委的全程监督护航下,这样的场景已成为历史。

今年以来,该市纪委监委聚焦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关键环节,以精准监督推动各项惠民工程落地见效,为乡村全面振兴筑牢环境基石。

户厕改造升级事关百姓切身利益,既是暖民心工程,更是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关键抓手。驻市农业农村局纪检监察组主动靠前监督,推动市农业农村局压实主体责任,实行系统治理,将“千万工程”经验本土化运用到农村“厕所革命”中。通过建立进度台账、定期通报督办等方式,上半年共核查完成改厕6580户,对进度落后区域进行重点督导,确保改造任务按质按量推进。针对问题厕所整改,驻局纪检监察组开展拉网式排查,实行逐村逐户摸底登记,建立问题清单和整改台账,累计摸排4184户问题厕所,目前已落实整改3626户,整改完成率达86.7%。为防止“重建设、轻管护”,创新实行“回头看”监督模式,推动建立后续管护长效机制,对农村公厕“建而不用”等形式主义问题严肃问责,确保改厕成果持久惠民。

围绕党中央《关于推进农村黑臭水体治理工作的指导意见》要求,市纪委监委督促市农业农村局结合本地农村类型、自然环境及水体情况,合理选择生活污水治理模式,实施差异化治理方案。通过引进污水处理设备、升级污水处理系统,不断提高农村污水资源化利用率。同时,驻局纪检监察组开展专项检查督导,明确各环节职责分工和治理时限,全程跟踪治理成效,对未达标区域启动问责程序。上半年,全市完成380个行政村生活污水治理;336个黑臭水体中300个完成整治,治理完成率达89.28%,农村水环境质量得到显著提升。

垃圾治理是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硬骨头”。尹余村村民曾表示:“村里的垃圾都堆在路边,垃圾桶堆满了也没有专人清理。” 针对这一突出问题,市纪委监委推动实行“日常保洁+定期巡查”长效管护机制,通过配备保洁员6683人,实行网格化管理,确保保洁标准、频次执行到位,实现垃圾日产日清。另外,督促补强农村环卫基础设施短板,推动垃圾处理站等设施设备换新升级,构建“农户集中投放、服务企业收运”的农村生活垃圾收运体系。上半年,全市累计投运垃圾转运站45座、环卫车5967辆,设置垃圾桶11.12万个,农村生活垃圾清运量达15.84万吨,无害化处理率达100%。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驻市农业农村局纪检监察组主要负责同志表示,“下一步,我们将继续贯彻落实党中央对提升农村人居环境的重要指示,强化上下联动、协同配合,持续跟进相关职能单位针对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后续工作,主动接受群众和社会监督,以铁的纪律为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兜底保障,助力乡村全面振兴。”(淮南市纪委监委)

技术支持:安徽子牙信息技术有限公司(http://www.yeecm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