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纪检监察杂志】瞄准“靶心”重点纠治

时间:2025-09-24 08:25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杂志   作者:李家保  
     打印

反腐败斗争既要全面从严,也要突出重点。只有瞄准“靶心”,紧盯权力集中、资金密集、资源富集领域,重拳出击、精准发力,才能以重点突破带动全局,防止腐败问题滋生蔓延。政府投资工程建设项目事关发展大局和民生福祉,资金密集、环节众多,历来是腐败问题易发多发的重点领域。近年来,淮南市纪委监委坚持靶向纠治、系统施治,聚焦政府投资工程建设项目领域腐败问题,深挖彻查案件线索,深入推动以案促改促治。

政府投资项目专业性强,腐败行为具有一定隐蔽性,传统监督方式往往难以触及深层次问题。2022年初,我们开展首轮政府投资工程建设项目专项监督时,就曾面临“望桩兴叹”的困境,混凝土配比、桩基深度等专业问题,需要具备专门知识才能识别。我们认识到,提高监督的专业性,才能更加精准有效地发现问题线索。为此,我们会同公共资源交易监管部门,探索建立“纪检监察+行政执法+行业专家”监督模式,并在第二轮专项监督中予以运用,很快就发现了某乡涉农饮水安全工程项目存在的诸多问题,并通过这些问题锁定了该乡原党委书记杨某。

对杨某立案审查调查后,我们聚焦招标投标、资金支付、质量验收等关键环节,步步循线深挖、层层抽丝剥茧,让问题一个个浮出水面。经查,杨某利用职权干预饮水安全工程项目招投标,通过编造虚假理由,违规采用邀标方式,为特定企业中标提供便利,从中收受巨额财物;通过加快审批进度、超额支付等方式,为他人谋取利益并收受财物。最终,杨某受到开除党籍、开除公职处分,并被法院判处有期徒刑四年。

办案不是目的,推动系统治理才是根本。杨某案暴露出的招投标“明招暗定”、资金支付“寅吃卯粮”等问题表明,政府投资工程建设项目领域中的招投标监管还存在漏洞,虚假招标、围标串标等问题需要重点关注,资金支付环节内部控制仍需加强。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坚持查、改、治贯通,推动全市出台《进一步规范政府性投资项目招投标及标后监管办法》,加强对招标文件编制、评标定标、合同签订等关键环节的监管,深入开展招投标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加强对评标专家、代理机构的管理,推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模式,营造公平公正、规范高效、阳光透明的招标投标市场环境。同时,针对农村饮水工程质量管理短板,推动制定《淮南市农村供水工程建设管理办法(试行)》,明确建设标准和质量要求,从源头上挤压权力寻租空间。

腐败问题直接侵害群众利益,工程质量影响群众健康安全。靶向纠治重点领域腐败,最终是要更好惠及广大人民群众。杨某案办结后,我们加强跟进监督,督促该乡所在县政府成立专项核查和整改小组,委托有资质的第三方对不同批次水表进行抽查检查,对管道开挖深度不够等问题进行现场抽查评估并督促整改到位,保障该乡群众的饮水安全需要,真正把民生工程建成民心工程。

深化政府投资工程建设项目领域反腐败的实践使我们体会到,腐败问题具有顽固性、反复性,只有保持高压态势、坚持系统观念,紧盯重点领域、关键环节,一体推进监督、查处、整改,才能持续形成有力震慑,铲除腐败滋生土壤,实现查处一案、治理一域的综合效果。 (作者:安徽省淮南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市监委主任)

技术支持:安徽子牙信息技术有限公司(http://www.yeecm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