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总担心养老问题,现在家门口就有专业机构,吃饭、康复、娱乐啥都有,住着比家里还舒心!”家住淮南市大通区北京城房小区的王大爷高兴地说道。王大爷感受到的变化,正是大通区纪委监委开展养老服务专项整治带来的成果。
今年以来,大通区纪委监委立足监督职责,围绕养老服务领域,通过“室组地”联动监督机制,采用“实地走访+数据核查+群众访谈”相结合的方式,发现养老服务供给不足、养老资源闲置浪费、养老资金发放不精准等问题。
为确保养老服务扩容提质、体系建设等政策部署取得实效,区纪委监委成立工作专班,针对存在问题,督促民政部门组织专业力量开展科学评估与筛选,全面盘点区内养老用房、社区用房及其他闲置资源,选定北京城房小区1200多平方米的社区用房作为嵌入式养老服务机构建设地址;推动采用“政府引导+社会参与”的多元化投资模式、依托“公办民营”运营模式,通过政府公开比选方式确定中标企业,推动养老服务项目运行公开、透明、高效;同时,积极对接上级部门,成功争取50万元专项补助资金,为机构硬件打造、功能布局完善提供坚实保障。当前,该嵌入式养老服务机构已正式运营,备案床位53张、实际入住率达98%,不仅有效承接了区域内老年人集中照护需求,更辐射周边多个村居近千名老人,提供生活照料、康复护理、助餐助浴等“一站式”服务。
在强化日常监督的同时,该区纪委监委始终保持对养老服务领域违纪违法问题“零容忍”态度,今年以来,通过受理群众信访举报、大数据碰撞筛选等方式,严肃查处养老服务领域腐败、作风问题线索30个,给予党纪政务处分18人,追缴资金2.48万元。此外,推动区民政局建立“社会办养老机构检查”“特困人员供养机构财务管理”2项长效机制,实现“监督—整改—治理”的闭环管理,从源头上防范化解风险隐患。
“下一步,大通区纪委监委将持续聚焦‘养老服务’等民生领域,以‘精准监督’推动‘履职提效’,让监督的‘温度’转化为老年人的‘幸福指数’,为全区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大通区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淮南市纪委监委)